【科展秘笈】科展審查常見問題一: 誤差
不論是什麼實驗,誤差的產生都難以避免
從以下4個方面可以來看看誤差如何產生
1.儀器誤差
這類型的誤差常常發生在電子測量儀器,例如實驗中使用的電子溫度計、分貝計、照度計等等,這些儀器即使把它放著,它所記錄到的數字還是會有變化,這個變化部分可能來自我們背景環境中的擾動或雜訊,也可能是儀器本身的精確度有限。通常這種誤差可以將持續紀錄一段時間的資料,計算它的平均值(或是移動平均)就可以消除,而利用測量數據與平均值(或是移動平均)的比較,就可以推算這個儀器的誤差。
2.環境誤差
如果我們測量的是將水加熱過程中的溫度變化,那麼周圍環境空氣的溫度,也就是氣溫,很可能會對實驗產生影響。科展實驗常常一做就是好幾個月,每天氣溫也不同,由環境所引起的誤差往往無法控制。我們可以試試在極端的環境,例如在可能碰到的最冷與最熱溫度下各進行幾次相同的實驗,看看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大不大,就可以推估環境所產生的誤差。
3.人為誤差
有些實驗會受到「人」很大的影響,例如射飛機、打陀螺、飛竹蜻蜓或是射彈弓等。當然如果可以設計出一個裝置,用機械的方式取代人來操作,當然準確度會提高許多;但如果實在非要用人來操作實驗的話,那就得要盡量「同樣的動作,交給同樣的人來做」,這樣可以避免因為個人操作習慣上的差異,而增加了不必要的誤差。
4.難以捉摸的誤差
用一個機械裝置來打陀螺、從固定的高度放下降落傘,像這樣的實驗,就算控制的變因做得再嚴謹,出現的結果還是常常都會不一樣。這類的誤差就需要將實驗重複進行,才能得到比較可靠的實驗結果。
仔細觀察你的研究,在哪些部分可能產生誤差?你應該要如何避免?未來又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地方?請先把這些問題想過一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