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為什麼補習班可以提升成績?

補習,絕對是台灣教育文化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許多同學們在結束白天的學校課程之後,還需要拖著疲憊的身軀,匆匆吃完晚餐趕到補習班。補習班給予同學們的是什麼?為什麼補習班可以讓同學們的成績提升?(本文中所提及的補習,指的是為了「提升在校成績、考取理想學校」的補習班,並非舞蹈、音樂、游泳等技能學習班。)


 補習街  


補習班所做的,不外乎以下幾個重點工作:


1.    抓出有效的學習重點


學校的教學有學校的預定進度,學校會在進度所安排的有限時間內,把預定的內容教完。補習班通常會將一個單元之中,把同學們最常出錯、最容易聽不懂、或是考試時最常出現的題型做整理,針對這些弱點做加強。也就是說,學校的工作是不分課程內容難不難、會不會考,學校都會把預定的課程「教完」;而補習班的目標很具體是針對「成績」,哪些單元同學比較會聽不懂、哪些題型同學比較會出錯、哪個公式出現在考試的比例最高,這些都是補習班課程安排的重點。這個缺點是同學們常常只念課本中畫滿星星的重點,而沒有畫星星的地方就跳過去不念了


 畫重點(S)  


 2.    反覆學習、反覆練習


補習班會配合學校的進度,不論補習班的進度是比學校快還是慢,補習班都會將進度內的內容完整的再教過一次。同學可以聽到兩位老師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一樣的內容,這對學習會有正面的幫助。而很多補習班除了在正式上課的時間外,還會安排同學們考試時間,考試本身就是讓同學們反覆練習題目,再由經助教檢討,讓同學對內容更加熟悉。缺點是有些同學可能會覺得「反正學校(或是補習班)會再教一次」,所以在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內容時會比較不專心


補習班學生  


 3.    口訣與秘技


「我的小孩理解能力很強,就是不喜歡背」。有些人會把「背」跟「理解」這兩件事當做是對立的。強調「理解」最重要,「死背」是比較不正靠的學習方法。把一些已經懂了的道理「背」起來,其實是很重要的事,重點是要「懂了再背」。最簡單的,相信大家一定對乘法這個數學運算非常了解,但我們仍然需要把九九乘法表背下來。「背」的重點不止是提升解題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要讓我們可以活用背下來的內容,就像「三七二十一」已經變成我們的反射動作一樣,在購物時心算出應該付的金額。有些補習班老師會利用一些口訣、圖案或是手勢,讓同學更容易的把內容背下來。這些通常是學校老師較少做的。而這個方法的缺點是常有同學只把口訣與秘技記下來,光靠背頌在考試中得分,而沒有學習到這些內容真正的道理


 補習班學生2(S)  


學校是學習的主軸,補習班扮演了加強同學學習效果的角度。在這台灣特有的敎育文化中,同學若能確實掌握學校所給予的「完整內容」以及補習班所做的「重點加強」,相信對成績的提升會有相當程度的效果。


 


 


補習班會配合學校的進度,不論補習班的進度是比學校快還是慢,補習班都會將進度內的內容完整的再教過一次。同學可以聽到兩位老師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一樣的內容,這對學習會有正面的幫助。而很多補習班除了在正式上課的時間外,還會安排同學們考試時間,考試本身就是讓同學們反覆練習題目,再由經助教檢討,讓同學對內容更加熟悉。缺點是有些同學可能會覺得「反正學校(或是補習班)會再教一次」,所以在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內容時會比較不專心


3.    口訣與秘技


「我的小孩理解能力很強,就是不喜歡背」。有些人會把「背」跟「理解」這兩件事當做是對立的。強調「理解」最重要,「死背」是比較不正靠的學習方法。把一些已經懂了的道理「背」起來,其實是很重要的事,重點是要「懂了再背」。最簡單的,相信大家一定對乘法這個數學運算非常了解,但我們仍然需要把九九乘法表背下來。「背」的重點不止是提升解題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要讓我們可以活用背下來的內容,就像「三七二十一」已經變成我們的反射動作一樣,在購物時心算出應該付的金額。有些補習班老師會利用一些口訣、圖案或是手勢,讓同學更容易的把內容背下來。這些通常是學校老師較少做的。而這個方法的缺點是常有同學只把口訣與秘技記下來,光靠背頌在考試中得分,而沒有學習到這些內容真正的道理


 


學校是學習的主軸,補習班扮演了加強同學學習效果的角度。在這台灣特有的敎育文化中,同學若能確實掌握學校所給予的「完整內容」以及補習班所做的「重點加強」,相信對成績的提升會有相當程度的效果。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好好說故事課程心得】:問題選擇了我,產生一個故事

洪震宇-cmcc-TED  


我原本以為,人要活得精彩,故事才會精彩。在上完好好說故事之後,我才發現「每個人的故事都有它精彩的地方,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故事的價值除了故事本身之外,還要這個故事是有人「想要聽」才行。一直以來,我對說故事的了解,就是把一件事情從頭到尾完整this HTML class. Value is B述;而不是把一件事情找出最值得分享的部分。


storybook  


我一直希望能對科學教育做推廣,而整個我的推廣過程中,一直是用「講道理」的方式,來告訴大家科學教育有多重要。在上完好好說故事課程之後,我才深深的了解到,我可以告訴大家的,除了科學教育有多重要之外,「為什麼我要推廣科學教育?」這個事情的動機,還有這個過程中所帶出來的故事,也是值得我與大家分享的。


story_1_lg  


洪震宇老師說到:「問題選擇了我,產生一個故事」。問題產生之後,如何解決問題都是我們在處理問題時的重點。問題產生的經過、面對問題的態度、問題解決後的改變,這一連串過程也會產生一個新的故事。問題發生時,除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所帶出來的故事,或許才是我們真正可以從這問題中學習到的。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科展秘笈】做科展的10個理由(上)

science-kids    


大家都對科展競賽都有基本的認識,每一個參加科展的同學也都有不同的原因。除了可以在科展研究過程中學習科學知識、有機會為學習生涯增加一個獎項之外,科展比賽還能帶給同學們什麼樣的收獲?課本中沒有的辦法教你的10項珍貴能力,將可以透過參與科展研究的過程,讓同學們有深刻的親身體驗。


1、選定目標
科展研究的第一步就是決定研究題目,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決定一個研究題目首先會想到與自己的興趣是否相符?自己對這個領域是否有足夠的能力與知識可以進行研究?未來會不會碰到什麼困難?遇到相關理論不懂的時候有沒有人可以讓我諮詢?找出題目所會碰到的問題,其實跟找工作會碰到的問題很接近。經由找出研究題目過程中,可以訓練同學們認清客觀環境、訂定未來目標的能力。


target  


2、進度規劃
就像每年畢業季要投履歷找工作一樣,科展每年都會有報名與收件的時間。如果同學們是在暑假過後開始想到要參加該屆的科展,科展作品通常會在寒假過後兩個月左右收件,如果再扣掉寒假組員們不會到學校,能夠進行研究的時間可能頭尾只有6個月左右。在這段時間之內需要想出研究題目、採購實驗器材、規劃並執行實驗、實驗數據整理、圖表繪製、撰寫作品說明書與製作海報。在有限的時間中要完成這些工作,任務規劃的能力絕對是不可或缺。


calendar  
3
、時間分配
這個部分要從生活上與實驗上來談:
從生活上來講,學生的本份還是念書,科展研究是利用課餘的時間來進行。同學如何將自己有限的時間,分配在學校課程與科展研究,甚至是其他補習與才藝的課程上,將是科展選手在時間分配上的重要課題。
從實驗上來講,買材料、製作實驗所需裝置、進行實驗等等都需要花時間,家長帶同學去買材料、廠商材料到貨、某位老師指導同學做出實驗裝置、實驗結果出來整個過程中有太多時間花在「等」。而「等」也常常成為學生進度落後最常見的理由。能否做好時間分配,將是科展是否能夠如期完成的重要關鍵。


time  


【科展秘笈】做科展的10個理由(中)


【科展秘笈】做科展的10個理由(下)


【科展秘笈】做科展的10個理由(中)

4、團隊合作


一個人10天可以完成的一項工作,兩個人絕對不會是5天可以完成。「人多手雜」的情形常常在科展組隊中常常可以看到。較多組員固然可以有較多人力來分工,但相對的出錯的機會也會增加。即使沒有出錯,實驗記錄格式不統一、檔案修改版本不同等,都可能需要額外的時間來做修正。再者如果實驗是利用課後時間來進行,每位組員補習時間未必相同,A同學一三補習、B同學二四補習、C同學五六補習,所以大家每週只有利用週日來做實驗。要湊到大家共同可以出席實驗的過程中常常就已經浪費很多時間了。


Team-building1  
5
、經費配置
不論科展實驗所需要的器材是由學校提供、或是由同學家長出資購買,經費絕對不可能是無上限的。學校最有可能的是提供「現有器材與設備」,像是一般實驗室裡的溫度計酒精燈、或是影印機與大圖輸出等等。如果實驗過程中需要用到「照度計」、「推拉力計」或是「加速度計」等不常見的儀器時,同學們就需要考慮經費的配置。尤其是這些儀器買來常常不是立刻可以進行實驗,有時候還需要把它裝設在其他設備上,而這過程可能還需要去訂做其他的實驗器材,所需要的費用絕對需要經過仔細的規劃,而不是想到什麼再去買什麼。


budget_1(s)  
6
、責任分工
假設整個科展需要完成ABC這三個實驗。這時候要考慮一下:ABC三個實驗是可以同時進行?還是需要做完A實驗,看到結果後才可以進行B實驗,最後才能做C實驗?如果可以三個實驗同時進行,那這三個實驗需不需要在相同的環境下進行(比方說固定使用學校的某一個水龍頭)?適不適合給不同的同學分頭在各自有空的時間來做?把一個實驗分配給組員們時,責任分工做得好,將可為整個科展實驗省下許多時間。


 


【科展秘笈】做科展的10個理由(上)


【科展秘笈】做科展的10個理由(下)


【科展秘笈】做科展的10個理由(下)

7、風險管理
科展實驗研究的是一個未知的結果,所以過程中會有失敗也是常見的事。大部分的實驗失敗後只要同學不要放棄,努力重新再來過就可以,不過有很多實驗是無法在短時間內100%重來的。例如植物生長的實驗,假設同學在暑假後開始實驗,從9月開始種了一些植物種到11月花了兩個月,結果某一組實驗結果不理想,可能需要重做,但9月是夏末秋初,11月再花兩個月到隔年1月,這兩個月的溫度已經和9月到11月不一樣了。如果在實驗規劃初期沒有考慮到這點,很可能實驗就無法繼續進行。再舉一個例子,有個作品需要在冬至(12/21)與夏至(6/21)這兩天正中午12點測量影子的長度,如果進行到冬至那天剛好下雨沒太陽,那整個實驗要如何做下去?沒做好風險評估非常可能會對實驗造成無法挽回的衝擊


risk  


 


8、數據分析
測量出了一堆數據,最重要的是要從這一堆實驗數據中,找出彼此之間的相關性。實驗過程中所得到數字,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出與想要探討的現象做出連結。比如說大家都知道光線會影響植物的生長,有什麼樣的測量結果可以用來代表植物「長得好」?是植物的高矮胖瘦,還是植物的生長速度?前者測量的是長度,後者測量的是時間。又如果量出來的結果看起來雜亂無章,如何從資料中找出實驗的結果,將是整個科展實驗過程中最吸引人的部分


data-analysis  
9
、口語表達
科展最後需要用口頭發表來呈現自己的作品。表達原本就是我國學生生涯中,相對較少被訓練到的一部分。有別於演講比賽與說故事比賽,科展口試時所進行的口語表達著重的是「有系統的將研究成果,清楚的表達給想要了解的對象」。每一個評審與聽眾的背景不同,對作品有興趣的角度也不同。整個作品發表的過程,常常在講者與評審與聽眾互動的過程中,發現它與事前的練習完全不同。臨場的表達能力、對自己的實驗是否有真正的了解,將會完全反映在介紹作品的過程中。


Presentation  


10、應用知識的能力
學校與課本教給我們的是「知識」,科展的研究就是利用我們已有的知識,進行一個未知結果的研究,而過程中還會再為了解決問題而主動學習更多的知識。常常聽到有同學會說學校教的知識都用不到。科展研究過程就是訓練同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同學為自己訂下研究目標,靠著自己的力量,尋找解決問題所需要的知識,同時也得到應用知識的能力,這個過程其實就是科學教育最終要帶給大家的訓練。


Wiz-Kid-Science-Scientist-lab-coat-beakers-experiment-potion-goggles-smart  


做科展的10個理由中,每一項都是在訓練一位成功領導人所需要的特質,誰說不想當科學家、工程師的人就與科展無關?


 


 


【科展秘笈】做科展的10個理由(上) 


【科展秘笈】做科展的10個理由(中)


 


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科展秘笈】尋找科展題目[方法一:參考既有作品]

【科展秘笈】尋找科展題目的方法一:參考既有作品


 research(S)  


要想出一個全新的科展題目其實並不容易。要找出一個適合的題目還是有方法,從本文開始陸續做介紹。


方法一:參考既有作品


 


步驟1:找出自己的興趣


在科展的主辦單位「國立自然科學教育館」的官方網站中,可以找到各屆全國科展的作品電子檔。如果自己要做什麼題目一點概念都沒有的話,先不要急著從網站上把電子檔抓下來,這樣太花時間。在科展群傑廳的頁面中會有作品名稱的列表,很快的把列出來的題目看過一遍,然後可以不要留戀直接跳下一頁,看到第10頁左右,回想一下印象中看過哪些作品名稱?這個時候記得住的,應該就是同學會有興趣的研究方向。在科展群傑廳頁面中會有既有作品列表。


科展群傑廳   


步驟2:擬定研究方向


找出自己覺得喜歡的研究方向,就開始要自己細分要把這個題目朝哪個方向來做。比方說同學在步驟一中決定要做跟植物有關的研究,下一步就要把這個題目研究方向再集中一點。例如植物生長與溫度的關係、植物生長與水份的關係,或是植物生長與光線的關係。而要決定哪一個研究方向,可以從自己身邊的資源來思考。如果自己家人剛好從事是照明設備相關工作,那選擇植物生長與光線的關係來做研究,在器材的取得就可以得到較多的支援。


 plantlight  


步驟3:整理既有作品


假設Google是一個非常好的搜尋工具,以植物生長與光線的關係為例,可以直接搜尋「科展 植物 光線」,這時候就會看到很多既有的作品可以參考。或許會有人問為什麼不直接在科教館的科展群傑廳中做搜尋?因為科展群傑廳中所儲存的只有參加全國科展的作品,而搜尋引擎找到的可能有些是各校站內的作品,而該作品並未參加全國科展。而且搜尋引擎也可能找出類似的文章或報導,都可以成為參考。


 科展植物光線    


結語:


找出科展題目只是開始研究的第一步,對題目完全沒有頭緒時,可以先從以往參賽選口的優秀作品開始發想,進而找到符合自己興趣、又擁有自己特色的研究題目


 


2015年7月16日 星期四

找出最可能立即被砸死的人

一件事情,可不可以和平的好好解決?


今年(2015)某個星期天早晨,走在路上看到了讓我吃驚的事情


20150628_100746  


是的,你沒看錯,在影城的招牌上方有人在晨棉被,而且是用「椅子」來把棉被壓著。


如果風大一點,椅子很有可能連同棉被一起被吹起來,而一樓有許多大排長龍的觀眾等著買票看侏羅紀世界。跟很多人一樣,當下的反應會先是拿起手機來拍照。


 


不過拍完照事情並不會解決,以下是我的步驟


一、立刻找到大樓的管理員,把照片拿給他看。


大樓的管理員也很吃驚,但他接下來的回話讓我更吃驚...


管理員:「對對對,這很危險怎麼可以這樣,你有沒有6樓(很明顯他知道曬棉被是6樓)的電話,趕快打電話去跟他們家講」。我是路人,我怎麼會有6樓的電話,我發現大樓有危險的事,管理員也收到這個訊息,那管理員不是應該接手處理了嗎?管理員接著說:「可是我不可以離開崗位,而且我也沒有照片...」。對話進行到這裡,我大概知道繼續跟他講,也不會加速解決這個事情,於是馬上做下一步


二、立刻記下管理員姓名與公司


這個動作,其實我並不是要去檢舉他還是PO上網。我的目的是希望事情趕快解決,所以記下管理員姓名與公司」只是為了讓他以為我會去檢舉他,希望他趕快處理而已。所以我用很大的動作刻意去看他的名牌,也很刻意的走到櫃台看他們公司名字,也很刻意的不聽他接著解釋走掉,希望他趕快處理。


三、去找最怕出事的影城


管理員會不會處理我沒把握,不過影城的人絕對會怕他們的客人被椅子砸到。我馬上跟影城售票人員講,售票人員果然立刻出來看,不過售票人員自己沒辦法處理,能做的只有回報主管。


四、去找最可能立即被砸死的人


影城旁邊剛好有位好事多人員擺攤位幫人會員卡。他是長時間留在這個位子,被砸死機會最大的人。我立即去告訴他,希望他為了自身安全能有些行動。事後發現這位專員的膽子超大(照片中左下角),為了好事多置個人死生於渡外...


20150628_095416  


事情到這裡,相信應該會有人處理了。稍微可以停下來時,我上傳了一下FB,同時接著做了下一步


五、打電話去最可能需要負責的單位


我接著上網查了保全公司電話,打電話去保全公司告訴他們。這年頭很奇怪,電話都會有機械語音先接起來問你要轉分機還是找總機,而總機一定是在忙線中。我等了5分鐘,按了3次我要等候的*字鍵後,機械語音跟我說再見。


故事到這,我看到那住戶真的出來了,但令我傻眼的是,這位住戶是出來把棉被翻面繼續曬,而不是要來收的。


 20150628_095112  


六、找大樓其他負責單位


最後我找到大樓另一個入口的管理員,再去跟管理員說一次,從這位管理員講話的樣子我終於知道有人會真的處理,沒多久住戶就真的出來收了。


 


FB的朋友中有許多人留言,有人叫我告訴媒體、有人叫我報警,也有人建議我把照片放到地方的討論區等等...回到我最初的目的,我希望的是事情趕快解決就好,而且我也相信,一件事情要解決不一定要鬧大,和平的好好解決問題才是大家期待的


最後很高興能把這事情經過寫成一篇不酸不辣的文章,而不是嗜血的影城住戶意外殺人事件


 


 


 


 


 


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公開課程】8/18~8/21 科學X博士夏令營

  澄意X博士s  


不教孩子做勞作,而是教孩子用科學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科學教育「勞作化」的浪潮之下,如何為孩子選擇科學課程?
動手做(DIY)是許多科學營隊強調的教學方式,透過老師設計好的實驗,孩子們只要跟著動手做,就能輕輕鬆鬆做出很炫的科學玩具,但回到真實生活中,孩子們真的有辦法透過科學研究來解決各種問題,或者找到適當的方法驗證他們的假設嗎?
科學教育的重點在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也就是讓孩子在基本的語言和表達能力的基礎之上,能理解科學觀念、瞭解科程和方法;能運用科學解釋身邊的事情,建立與評價有證據基礎的論證,並且能恰當的運用結論來修正自己的行為。


200716  


而這些能力,要比做出玩具、參加科展來得重要太多了!因為從「好奇」與「疑問」出發,透過「觀察」、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到「得出答案」、「解決問題」,是一輩子都需要的能力。唯有如此,孩子才不會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一個擁有思辨能力、能發現與解決問題的孩子,才有能力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並且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這正是孩子一生都受用的智慧財產。


2015夏令營2(反)S  


對象10-15歲(暑假後升小四-國三)


時間8/18(二)~8/22(五)  每天 09:00~16:30,8/19 下午參訪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士林科教館)


地點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121號3樓之5(東方大樓,捷運台大醫院站1號出口,步行到教室約6-8分鐘)


研習費用:定價NT $13,800, 優惠價 NT $9,800 (含講義、教具、實驗器材、午餐、保險費、科教館門票)




注意事項:
1.每班最低開課人數16人,20人額滿(報名未滿16人者招生單位保留開班權利)。
2.本公司因故未能開班上課,全額退還已繳費用。
3.學員完成報名繳費後至實際上課日前退費者,退還已繳學費之七成。開課後恕不退費。
4.本課程無法補課,報名前請確認四天皆可出席。
報名方式:
·電話報名:週一至週五 上午10:00~12:00 / 下午2:00~5:00 請電
(02)2388-5200 陳先生


下載報名表


 


 


 


 


2015年7月8日 星期三

不是他們公司待遇好;是他們公司的員工值得好待遇

以下是兩位補習班老師的對話
陳老師對林老師抱怨說:「林老師,你們A補習班時薪有1500元,我在B補習班才只有500元而已」。


大家在找工作時,除了工作內容喜不喜歡,薪水一定是考慮的重點。一個工作的薪資,從資方的角度來看,是我們要用多少薪資來找到合適的人才,這個數字是從公司營運的各個面相中衡量出來的結果;從勞方的角度來看,是「我想從這個工作賺到多少錢」,不過這之中含有應徵者的期待,所以這個數字是越多越好。


SALARY  


從前述補習班例子來看,如果稍微想一下「學生、補習班、老師」三方關係就知道,學生的學費是收入來源,補習班在營運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支出,老師薪水只是眾多支出的一項,學費扣掉營運支出後就是補習班賺的。


如果依著前述陳老師的想法,陳老師覺得B補習班沒有A補習班大方,時薪給得太少。因為陳老師把自己薪水來源的「供應者」想成了補習班,這樣的想法只對了一部分。補習班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媒合單位,補習班幫老師創造一個可以發揮教學能力的平台,而教學過程中補習班付給老師「補習班訂出來的薪水」,老師覺得時薪500元可以接受就接受,不可以接受就不要來應徵。


TEACHER  


想要在公司得到更多的薪水,並不是要「把公司應該賺的錢變成自己的錢」,公司應該給你多少錢,在你同意進入公司時就已經接受了。林老師1500元的時薪,並不止是A補習班給的薪資比較好;而是更多的學生因為林老師而參加A補習班。換言之,是林老師幫A補習班創造了更多的收入,同時也為自己創造了更高的價值。如果林老師換到其他補習班,相信薪水只會多不會少。


員工要賺錢不是把公司「搾乾」,而是在公司提供的環境中為公司創造出更多收入。決定自己薪水的不是你的公司,而是你自己的能力


[科展解析]染出新發現-天然無毒白板筆

1436084122-490909286_n    


你是否覺得每當老師把白板筆的筆蓋打開時,總有一股刺鼻的味道衝進鼻子裡,讓人感覺很不舒服?而且隨著上課時間的流逝,吸取有毒物質的時間也越久,對身體也會造成傷害。所以今天我們要來探討如何做出一隻無毒且清香的白板筆!


 


【X博士摘要說明】


 1.  製作不同濃度的藍染,並用蒸餾法去除多餘的水份,製作獨一無二的白板筆!


 2.  比較藍染白板筆與一般白板筆的明顯效果


 


第51屆生活應用科作品
題目:染出新發現-天然無毒白板筆
作者: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同學們


 


【摘要(原文)】


本次研究主要是要做出一支無毒且不會散發異味的白板筆。發現白板筆其中毒性主要來自於溶劑及顏料,聽說客家的藍染是一種天然染劑,因此想利用它做為白板筆的顏料。實驗結果,我們發現濃縮 20 倍的藍染書寫效果最好。比較出效果最好的自製白板筆墨水後,我們希望它在書寫時也能散發淡淡清香,因此試著加入檸檬皮和橘子皮萃取出來的汁液,看是否會影響書寫效果,實驗結果是加入檸檬皮的汁液比較成功。最後我們將自製的白板筆墨水裝在彩色筆裡,發現寫出來的效果良好,只是寫到最後會變淡;而自製的白板筆也比一般的白板筆好去除痕跡,耐用性也很好。一支無毒且不會有異味的白板筆,在多次的實驗中,終於誕生了。


 


【X博士步驟說明】


利用蒸餾法製作濃縮4倍、20倍、30倍的藍染,以及濃縮米酒來避免過多的水份


1436100314-136005797_n    


將不同濃度的藍染分別與食用酒精與藥用酒精混和加入乾淨的彩色筆筆芯書寫,並與一般白板筆做比較(上排)


1436102663-1455144230_n  


用效果比較好的「濃縮20倍蒸餾藍染」分別加上橘子皮檸檬皮的汁液去除異味並與一般白板筆做比較(上排)


1436103442-621049160_n    


將自製墨水的比例分別改成2:1」、2.5:13:1來調製出最好的墨水,增加明顯度與耐用性


1436104090-269859250_n    


數據結論與分析


自製白板筆跟一般的白板筆還是有一些差異,失敗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水分太多,而只用濃縮20倍的藍染明顯度已經近似於真正的白板筆,2.5:1的自製墨水比例耐用性最好,平均可以書寫41次以上,只是顏色較淡


 


以下是評審評語(原文)


1436092722-1639119207_n    


 


【X博士評語】


如評語所說,本實驗相當環保且具創意,利用不同濃度的藍染與酒精混和,調製出無毒無異味的白板筆,單價也很低比一般的白板筆好去除痕跡,而作者們利用原本對白板筆的熟悉度,進而想出各種控制變因,而此實驗最困難的地方是調整水份的比例,藍染水分太多顏色會偏淡,但如果水分太少,則會因為黏稠度太高,彩色筆筆芯無法吸收墨水而導致失敗,而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使用白板筆的頻率會逐漸提升,可說是一項非常具有發展性的研究作品。


2015年7月6日 星期一

排除了90%的危險,剩下來的10%還是很危險

tom20  


前面的玉米粉事件還要教你,你忽略的潛在危機7月3日我要去解決這件公安問題文章,都提了幼兒遊樂施的安全問題。除了想點出大家忽略的危險之外,也想讓大家知道,除了把事情鬧大之外,和平的方法也可以讓事情圓滿落幕


當然我也了解,除了改善設施的安全,該單位還有其他許多業務要進行。而我在描述我對這個設備的建議時,聽我在做建議的「客服對象(我實在是不想把職稱寫出來)」、還有真正的設備負責人、也都不是真正到最後要爬上去施工的師傅。一句話傳來傳去,大家只知道我一天到晚去關心這件事,但我真正在反映的重點,或許沒有傳到施工的師傅耳裡。


我在7月3日到現場再次了解情形。負責單位確實已經做了相當多的改善。首先是吸收撞擊的泡綿材料,已經有相當多的地方更換為橡膠材質,同樣可以吸收衝擊但卻不會掉屑。還有部分是以帆布包覆


A  
接下來是束口帶切口部分,大部分也已經改為沒有切口的束口帶,讓小朋友們不會在奔跑的過程中劃傷。


B  


不過,排除了90%的危險,剩下來的10%還是很危險。遊樂設施整個結構太複雜,如果只更換部分吸收撞擊材料,還是會吸入或吃到這些掉落的化學材料產生的碎屑,小朋友們不會特別不去「爬」沒有換的那段路


   


d01  


而束口袋切口還是有部分沒有更換到。


 E  


對小朋友們沒有立即傷害的事最容易被忽略。從去年(2014)開始反映這件事,負責單位承諾今年7月前會解決。很多人叫我去媒體爆料比較快,但我相信事情好好講還是可以解決。我從頭到尾沒有寫出這個遊樂設施負責單位的名字。我看到負責單位在其他工作上的認真與努力,只真心希望大家可以和平理性的為小朋友們創造一個安全的遊戲空間,大家平安就好


 


如果是你在台上,你講得下去嗎?

01  


這是今年(2015)6月東海大學畢業典禮,陳敏教授(東海傑出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終身教授,J粒子專家)對畢業生的演講。演講的內容是有關於東海大學校長與董事會之間的一些關係,原本認真的聽著陳教授刀刀見骨的演講內容,影片看不到一分鐘,我的重點完全被台下的花絮鏡頭吸引。


 


02  


 


這個鏡頭第一次出現在00:36,這樣的鏡頭出現了好幾次。雖然我不在現場,但相信當天一定是「台上講台上的、台下玩台下的」。在我來看,這樣的聽眾反應已經不是沒有禮貌的程度而已,而是對台上的講者的極度不遵重。先不論演講內容,看完之後我真的為講者感到委曲。仔細看陳教授的演講過程好幾次的停頓,不知道是演講內容讓教授情緒起伏,還是受到台下畢業生們反應的影響?


 


03031  


 


陳教授演講中提出了校長與董事會之間的種種,相信也有人不同意陳教授的說法。台下不知道是教職員還是同學,忽然出現一句shut up(05:16)。陳教授愣了一下,繼續他的演講。更讓人意外的是,突如其來的一句話好像完全沒有引起同學們的注意,當攝影機的鏡頭轉到同學們的身上時,大家的視線馬上離開手機,熱情的向鏡頭招手。配上影片中的字幕更是讓人無言。


0405   


 


相信來聽這場演講的畢業生們,出於自願要來聽的人應該不多。「我本來就不想來聽」應該是現場許多畢業生心聲,但是你「已經進來了」,那就必須要遵守入場後的基本禮節。甚至於我們可以說,既然你自己要考試進來這個學校,也自己努力要從這個學校畢業,那校方為了畢業流程所做的安排,畢業生們是不是也該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把這一天的活動好好走完。在電影院看了一場很爛的電影,也不可能看到一半把手機拿出來開始聊天。進電影院時,就已經表示願意遵守電影院禮儀才可以買票進電影院;已經進了演講廳的聽眾,是不是也該保有聽眾的水準,給與講者應有的遵重?


 


06  


 


相信陳教授為演講內容本身所承受的壓力,遠遠大過學生在現場嘻鬧所帶來的不爽。不論演講內容你是否認同,有人願意花時間分享,畢業生們都應該好好珍惜,至少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畢業生們馬上要進入職場工作,如果未來的老闆或是HR剛好看到這段影片不知道會怎樣?


 


07  


 


 


影片來源Youtube


 


2015 東海大學畢業典禮第五屆校友陳敏教授致詞火力全開


 


延伸閱讀[商業周刊]


 


大學生都這樣做事嗎?三個傻眼經驗談


撰文者謝文憲(憲哥)


 


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

「意外的原因」與「大家的愛心」,本來就是兩件事

accident  


「意外的原因」與「大家的愛心」,本來就是兩件事


關於八仙事件,最近開始有一個新的說法,大概是講參加人原本就是花了1500元去「跑趴」的。之後又有其他的燒燙傷事情被拿出來比較,說是有錢跑趴的人燒傷大家都關心;沒錢的工人燒傷反而沒人理。到底怎麼樣的人才「值得」關心?怎樣的愛心才沒被「濫用」?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看:


一、這些受傷,是不是真的意外?
「意外」這兩個字的意思大家都懂,相信沒有人會願意發生意外。大家常常看到的酒後駕車、或者是在禁止游泳的地方游泳、明知道颱風天還跑去爬山等等,如果發生意外,很明顯是可以避免的意外。


「色彩派對」這個活動原本就已經是一個售票公開活動,也就是說,它基本上是一個合法,且參加者應該受到某種程度保護(例如因颱風而合理的退票)的活動。參加者不論是工作辛苦去放鬆一下自己,或是盲目追求流行浪費爸媽的錢,但畢竟它已經是被認可的活動,在這活動中所發生的意外,就應該被視為意外,而非活該自找的。


typhoon-fitow-1  


二、受到傷害過程不同,造成社會觀感也不同
不一樣受害過程,的確會給人不同的觀感。喝牛奶喝到黑心牛奶的人,好像比喝酒喝到假酒的人更值得接受大家的愛心。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我們覺得喝牛奶是一件有助於健康的事情;而喝酒是一件有點罪惡的行為,所以喝到黑心牛奶致死會被說「好可憐」;喝到假酒致死比較會被說「誰叫你愛喝酒」。問題是,能夠被放在一般商店裡賣的牛奶和酒,都是需要經過某些審核程序才能被放在架上賣。這些程序原本就是要來保護消費者,所以不論是喝牛奶或是喝酒,只要是受到傷害,都應該要受到合理的賠償。


就像在同一棟失火的百貨公司裡面,逛漂亮服飾的小姐與逛書店的文青都是傷患,不應該因為逛書店是比較有氣質的行為,就覺得逛服飾的人是錢太多而不需要關心。


beer  


三、大眾行善的動機
在這個M型化的社會裡,覺得自己錢很多,受到傷害不需要大眾協助的人應該占非常少數。能夠看到這篇文章的,雖然經濟能力應該都可以買得起智慧型手機、平板或是電腦,受傷害時還是需要協助的。試想你一位正常人朋友跟一個遊民同時在火車站樓梯跌倒成重傷,這兩個人都是需要被關心的。


在怎麼樣的前提下受到傷害,才「值得」大家的善行協助?回歸大家幫助別人的出發點,幫助他人不需要原因,想要「幫助他人」本身就是它的原因,幫助他人本身除了幫助他人之外,也讓我們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在路上看到有小朋友跌倒我們會扶他起來,就算他本來就可以自己站起來,我們還是很樂意扶他扶他不是嗎?


begger_by_praveenchettri  


結論:
「愛心」本來就是不求回報的付出。善行本身就是善行。想幫再幫,不想幫就不要幫也沒關係,不要過度去批評受傷的人值不值得幫助。